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有感于聂荣臻对待批评
2022年第7期 —— 民主实践 作者:文/唐剑锋

    一个人对待批评的态度,最能看出他的修养与品质。聂荣臻元帅的女儿聂力在《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中写到这样一个细节:上世纪50年代初一天在中南海居仁堂开会,彭德怀、陈毅元帅批评总参的某些问题,聂荣臻一直在认真倾听。

    事实证明,那些问题,不能算是总参的问题,都怪到总参头上,有失公允……散会后,几位同志围着父亲,怪他为何不声辩一下。父亲说:“彭总、陈总都在气头上,没必要顶牛嘛。再说,我们的工作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听听人家的不同意见,有好处嘛。个人受点批评误解,算不了什么。”虚怀若谷,宽容、包容、大度,聂帅对待批评的态度让众人折服。

    聂帅对待批评的态度,比晏子的“闻过则喜”需要更好心性,需要更宽心胸,需要更大格局。“闻过则喜”是先有“过”,听到后及时改正,勇于改正;而聂帅听到的批评,并不能算在总参头上,更不应该由聂帅负责。他却能够由此及彼,见微知著,这比“闻过则喜”更进了一步,于是,就要“听听人家的不同意见”,对改进工作,对把工作做得更好,“有好处”。

    有人说:“心有多宽,天地就有多大。”胸怀大小,不仅决定能否听取批评,正确对待批评,更决定了一个人成功的格局。胸怀宽广,事有大成;胸怀狭小,一事无成。不是自己的问题,不是自己的过失,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却不声辩,还检讨自己,这是“大将风度”。有“大将风度”,才有大家风范,一道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而工作。

    闻过,是敢于正视自己的“过”,也是勇于正视不是自己的“过”。听其言,纳其说,引为戒,方能集他人智慧,改进工作,让工作“更上一层楼”。倾听别人的批评,以“过”为戒,是“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常常这样自省,方能使自己日臻成熟。因此,听取别人的批评,不仅是一种大胸怀,更是一种大智慧。

    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我们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出现一些失误或者错误,在所难免,此时需要一种“闻过则喜”的自觉、风气、自信、风度;让“批评和自我批评”、“相互拉拉袖子”成为一种常态,是新时代应有的精神风貌。被人误解是一种委屈,能够正确对待误解,难能可贵;“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更是难得。“不声辩”,就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这不仅是能屈能伸,更是一种宽容自省的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形象力。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