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一位“放牛娃”的人生嬗变 ——记宜昌市人大代表王华君
2022年第6期 —— 代表天地 作者:文·图/郝光益 望丹丹

    王华君是宜昌市人大代表,也是党的十九大代表。 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好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40多项殊荣。

 

凡人善举,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

    1995年,王华君怀揣对城市生活的梦想,从大山深处来到渐次繁华的宜昌城,从一位“放牛娃”摇身变为一名城市农民工。在好心人的热心资助下,王华君学会驾驶技术并开上了梦寐以求的出租车。从此,翻开了他人生崭新的一页。

    2002年,一位身高不足1米的40多岁女乘客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上了王华君的出租车。通过攀谈,王华君得知乘客叫杨丽华,4岁时患小儿佝偻病,还要经常带母亲出门看病。下车时,王华君坚持不收杨丽华的钱,还给她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

    机缘巧合之下,杨丽华就这样认识了王华君。杨丽华外出办事回家不方便,就拨打王华君的电话,王华君总是如约而至,宁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要驱车全程陪同;有时杨丽华到银行办理业务,只要他知道,代办的人总是王华君。20年的坚持,20年的情谊,也让王华君变成了杨丽华的“半个亲人”。

    20年间,王华君不记得接送杨丽华多少趟了,帮助也从免费接送延伸到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王华君的心里,身残志坚的杨丽华还是他的领路人,在她的激励下,王华君于2006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王华君连续22年免费接送残疾人,18年坚持免费接送高考学生,拾金不昧达110余次,价值达35万元,接到感谢信、锦旗36次。

 

守望相助,“家”是农民工的温馨港湾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王华君主动请缨,跟随宜昌市抗震救灾志愿服务队奔赴四川抗灾前线,连续奋战11个昼夜。

    王华君因为长期在宜昌城区打工,无法及时与家乡党组织取得联系,便萌生了在宜昌城区建立一个流动党支部来联系流动党员服务农民工兄弟的念头。2013518日,秭归第一个在宜流动党支部——水田坝乡流动党支部成立。经过民主选举,王华君任党支部书记。

    到2021年底,秭归县的12个乡镇全部在宜昌成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859名流动党员找到了“家”,也让他们心里更加踏实。

    党员是聚拢了,可是如何管理好党员、发挥流动党支部的作用进行群众工作呢?王华君谋划组建了秭归在宜务工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队、法律援助服务中心、退役军人工作站等20多个群团组织,凝聚在流动党支部周围,秭归在宜务工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一天深夜,王华君正在值班,忽然接到电话,说体育场附近的楼顶上有个男子因为讨工钱无果欲跳楼自杀,请他速去现场。王华君赶紧丢下手头工作,匆匆赶赴现场。

    原来,欲跳楼的人叫肖勇,秭归县屈原镇人,是建筑小包工头。因甲方剩余的11.6万元工程款拒不结账,在多次追讨无果下,肖勇欲跳楼自杀。王华君到现场后,通过耐心细致地劝解,肖勇终于从楼顶走下来。3天后,在王华君的多方协调下,肖勇的银行账户上收到了对方支付的拖欠工程款。

    这样的事不胜枚举。9年来,王华君带领他的团队为农民工调解矛盾纠纷65起,他们辗转各地,为秭归籍农民工讨薪、争取赔偿金达1850多万元。

 

榜样力量, “打油诗”背后的故事

    “花天酒地似天堂,麻将桌上是战场。歌厅酒吧更疯狂,人生价值渺茫茫。”如果说这是谭复红从前生活的真实写照,而现在的他,可以用“浪子回头”来形容。

    谭复红是秭归县在宜服务中心最积极的志愿者之一,只要一有机会,就时常到社区用 “打油诗”来分享他的人生经历。

    谭复红出生在秭归县归州镇白果园村,1993年带着妻儿进城打工,短短几年,便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具厂、酒店和品牌服装店,很快成为身价过百万元的大老板。

    逐渐富裕起来的谭复红,并没有感觉到特别的快乐,反而心里十分空虚、迷茫。每天的生活不是在打牌,就是在KTV喝酒唱歌,这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让他的人生和事业险些陷入低谷,婚姻家庭也频临破裂。

    直至2015年某一天,他遇见王华君和他的农民工服务中心,才彻底改变了谭复红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着他走向一条光明且正确的阳光大道上。

    谭复红潜心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热心参加流动党支部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资助贫困大学生,向困难家庭捐款捐物,主动协调化解身边的各种社会矛盾,时时告诫自己要向王华君学习,以他为榜样。

    重新获得家人朋友的信任和尊重,谭复红更加珍惜这一切,也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自与王华君结缘后,不仅给谭复红的人生带来满满的正能量,而且给他的生意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谭复红旗下的企业跟他的名字一样又恢复了往日的火红。

    “在外打拼几十年,挖空心思只想钱。自从接触党组织,思想理念全改变。爱国爱党必在先,然后考虑再挣钱。一团散麻扭成绳,感谢组织领头人。众人牵绳齐奋进,奔向小康好前程。”

谭复红的“打油诗”里展现了他内心的敞亮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造福桑梓,“回报家乡”是一种信念

    “我们漂泊在外地的游子无论怎样都要叶落归根,最想做的就是回报家乡。”王华君有个“小目标”——将秭归县在宜的4.2万人凝聚成一股强大力量,为秭归县的各项事业发展、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发挥积极的作用。

    秭归县是“中国脐橙之乡”,可橙子卖出去后才是钱,为了帮家乡销售脐橙,王华君曾出资印刷1万份秭归脐橙宣传单,到宜昌各繁华路段发放,王华君还做了一个“柑橘销售义务引导车”的牌子,挂在自己出租车的前挡风玻璃上,多方推介秭归脐橙。

    近年来,王华君带领团队帮助秭归山区销售农产品1380万元;帮助4000多名秭归籍农民工就业;引进特色产业项目支持秭归4个乡镇发展高山小水果1300亩;争取无息贷款资金200多万元,支持20余人成功创业;为300名家庭困难学生筹集爱心助学资金95万余元。2021923日,服务中心党委联合磨坪乡宜昌城区支部回到磨坪中学为23名学子发放助学金3.9万元。

    35岁的董华曾是服务中心的一名流动党员,现在是秭归永吉村的村支书。四年来,在董华的带领下,永吉村面貌大变,户户通了自来水,组组修了水泥路,还引进了两个5000万以上的柑橘洗果厂。董华凭借自己的努力,既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近几年来,从秭归在宜流动党支部陆续走出了10名年轻党员,他们和董华一样回到家乡,为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建功立业!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