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记省人大代表董振兴
2021年第9期 —— 代表天地 作者:文·图/丁汀 珍桃 火冰 朱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这是鄂东工业第一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步,一步一个脚印;这是乡村振兴实践地,村“两委”持续接力,坚持党建强村、产业兴村、民主治村、文化活村、生态美村,铺开二次创业的大美画卷。它,就是蕲春县横车镇九棵松村,连续四年蝉联“全国文明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基层党组织十面红旗”“全省十强村”“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宜居村庄”“湖北省生态村”等殊荣。

引领九棵松村实现乡村振兴美丽蝶变的掌舵人,就是返乡大学生村官、村党委书记、省和县两级人大代表董振兴。

大学生志在乡村振兴反哺桑梓

4点、420分……这些年来,董振兴的手机起床闹铃,几乎长年如一日都定格在凌晨4点左右响起。“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时间如海绵里的水,越挤越有!”董振兴说,“作为九棵松这样一个‘明星村’的领头人,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声名遐迩的九棵松村地处蕲春西大门,全域版图面积6.72平方公里,京九铁路、G220国道横贯全境,乡村道路“三纵四横”,户户通达。辖1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147人,外来务工人员800余人,169名党员。

2006年,出生于九棵松一家贫困农户的董振兴,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在武汉创业打拼,事业有成,收入可观。党中央发出“十万大学生进农村”号召,经过深思熟虑,董振兴萌发回到九棵松村反哺故乡之念。消息传开后,同学、朋友、发小颇为不解,家人也一致反对,女朋友甚至提出了分手:“16年寒窗苦读,费尽心力从农村来到大武汉扎下了根,现在从终点又回到起点,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上学村里倾情资助,如今能为家乡发展尽绵薄之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荣幸之至。”董振兴耐心诠释理由。翌年,他义无反顾回到家乡,从一家企业车间工人干起,直至销售经理,3年后遴选为村后备干部,2012年担任村党委副书记,随后相继当选为县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2018年,当选为村党委书记。

九棵松村四分之一是外迁人口,20个村组垸落。过去30多年,依靠矿产资源优势,先后办起了石英砂厂等一批集体企业,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一跃成为“楚天明星村”。然而,九棵松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财富,也滋生了许多矛盾,干群关系紧张,导致发展停滞。

进入新时代,如何适应新形势,实现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让“明星村”永放耀眼的光芒?摆在面前的最大问题,是人心不稳、集体经济徘徊不前。“完善村党委领导机制和领导方式,提高党委的组织力。”董振兴坚定地表示。上任伊始,他多次上门向年逾七旬的原全国人大代表、村老书记游安才虚心请教,争取支持。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蹲田间、进车间,耐心倾听党员群众心声,向企业老板取经,逐步厘清工作头绪。

曾几何时,因一个个小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化解,九棵松上访缠访问题积重难返,村“两委”疲于应付,直接找村书记的络绎不绝。“弱势村民惯将‘能忍自安’、‘冤死不告状’奉为信条,上访表达诉求,也是相信政府的表现,堵不于疏。”董振兴直面矛盾啃最硬的骨头。村民王某、周某等4人,十几年来多次越级进京上访,成为远近“名人”。董振兴亲自上门一家家促膝谈心,寻根溯源。王某心灰意冷坦言,家里债台高筑,所办工厂技术升级苦于资金匮乏,亲朋避之不及。回到家中,董振兴辗转反侧,反复斟酌权衡利弊。经过深入调查,他认定王某有智慧、勤劳务实,逾越寒冬迎春天并非是梦。董振兴将自己和父母房子抵押贷款100万元,借王某周转。果不其然,王某开发的新产品深受客户青睐,当年盈利100多万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某逢人就说:“董书记一心为民排忧解难,上访对不起董书记,更对不起良心。”在王某的影响下,上访渐渐销声匿迹。真实的事例让董振兴真切感受到,只要一颗心紧紧贴近群众,民有所盼我有所办,干群就会心连心。

倾情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多年来,九棵松村靠资源发家,也受资源制约,如何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工业兴村的战略不变,抢抓发展机遇,推动创新创业。”新时代,新作为,董振兴锚定目标,顺时而动,应势而为,打造新动能。

为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董振兴大刀阔斧对部分村办企业进行改制,不可避免触犯了少数人的利益。作为领头人,董振兴屡屡受到不明电话威胁,甚至有人半夜上门恐吓,“谁敢断我财路,我就让他没有活路!”有人劝董振兴不要这么较真,得罪人自找麻烦。“我是村书记、人大代表,要维护集体利益和全体村民利益,绝不能让集体资产流入少数人的腰包。”董振兴顶住压力,充分调研、广泛听取民意,公开承诺将改革后的红利分给全体村民,惠及民生,得到了村民的有力支持,改制工作顺利推进,一年能为村集体增收1000多万元。

“不改造升级,哪来市场竞争力?”2019年秋,董振兴力排众议,投资800万元对腾空后的燕加隆厂区进行改造升级,完善路、网、气、水、电配套设施,提供厂房30多间,将原九方圆木业、燕加隆地板、能胜家具、船王焊材等老牌工业企业合并成立九棵松众创科技园。通过优惠政策招商安商,企业轻松入驻,盘活集体资产,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改造升级,生产高科技含量新产品。引进悠贝环保婴童玩具和新型环卫车生产线,实现了技改、转型、扩规的“一举三得”,为九棵松集团公司注入发展新动能。为了引进悠贝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入驻,董振兴1个月4次到公司总部中山市拜访,最终用诚意获得成功。“从没见过你这么执着的小伙子。”签约成功后,公司老总拉着他的手,深情地说。

目前,九棵松形成森工、汽配、石英砂加工三大支柱产业,拥有“鄂簧牌板簧”“九棵松家俱”“九棵松地板”3个湖北省著名商标,九棵松石英砂享誉大江南北。众创科技园拥有企业 15 家,其中有规上企业两家,集团从业人数达 2560 人。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亿元,税收3000余万元,集体收入逾4000万元。

与此同时,董振兴创新推出理论热点面对面、党员夜话、道德讲堂,建成村情村史馆、党员政治生活馆、党性教育培训基地,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聚焦群众身边的治理痛点、难点,完善村规民约和党员公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务监督会,村班子组织力、自治力、服务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高雅文化引领时代新风,丰富活动凝聚发展力量。董书记,村里能不能建个广场,让村民有一个健身娱乐的地方。”民有求我有为,董振兴多方筹资1000多万元,建成文化广场、运动场,村民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近年来,村里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改造基础设施236处。组建健身队、腰鼓队、合唱队等,群众切实感受到政策贴心、组织暖心、生活顺心。每年发放“十补贴一补偿”1000万元,为720名老人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对大病医药费实行“二次报销”。“农村人的日子越来越好,比城里人还滋润!”村民们纷纷感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九棵松资源过度开发,矿山周边环境遭到破坏,吃子孙饭断子孙路!问题,一直荦绕在董振兴的脑际。为此,他聘请专家科学论证,投资开发九龙谷生态湖,建设高标准新农村,发展生态旅游、村庄体验、休闲娱乐产业;投资3000多万元对灵虬山石英矿区实行边开采边生态修复,植树造林复绿;投资1000多万元开展厕所革命……大投入、大整顿带来人居环境大革命大改善,一幅诗情画意田园风光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舒展铺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董振兴第一时间抓牢统筹引导、第一力度做好排查管控、第一举措落实物资保障、第一温度体现人文关怀,第一时间耐心细致作好村民思想工作,将九棵村宾馆腾出作为隔离点,疫情防控工作指挥有力、协调有序、应对科学,全村无1例确诊、疑似病例、发热患者。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成绩只能属于过去,我将不辱使命、勇挑重担,带领全体村民继续发扬‘吃大苦、创大业、争一流、不停步’的九棵松精神,朝着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目标迈进!”面对赞赏,董振兴平静地说。

不负重托汇民意聚民智惠民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作为一名身在农村的省人大代表,董振兴头脑清晰,不满足现状。他说,农村有农村的特点,助力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责无旁贷。

明丽夏日,在横车镇潘畈村,一口口虾稻池,整齐排列。新栽的秧苗,青翠娇嫩。三五成群鹭鸟,在田间觅食嬉戏、低空展翅飞翔。2018124日出席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一段关于乡村振兴表述,让董振兴深受启发,“要推进农业精品名牌培育和整合,支持襄阳建设中国有机谷,支持‘潜江龙虾’等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蕲春水资源充足,物产资源丰富,能否发展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当年,董振兴在潘畈村流转2600亩田地,建立标准化“双水双绿”项目示范基地,实施虾稻共作经营模式。如今已成为黄冈首家省级良种场,并获得 2020 年湖北省返乡创业示范项目。

34岁的潘龙文,以前在浙江打工时不慎失去右手掌,曾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3年前他家6亩田地流转给了基地,仅此一项每年收入3000元。他和父亲都在基地务工,月薪均为3000元。“主要是一些杂活,虽然比在外打工收入要低,但是能照顾家庭,也有归属感。”韩国文将自家40亩田地流转给了基地,在基地上班月薪5000元。作为一名农机手,他购置了拖拉机、打田机、收割机等农机具,农忙季节在基地带机作业,又增加了收入。

蕲春是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乡,盛产艾草,艾香四溢。“按理说,艾草应成为蕲春重点产业,可事实上当地种艾草的人并不多。”3年前,董振兴调研蕲春艾草产业时,意外发现这一现象。随后,他深入走访农户,拉家常、问原因。“种植艾草补贴低,农民积极性不高,艾草产量难提升。”农户的回答众口一词。

为了掌握翔实资料,董振兴又走访不少外地艾草种植大户进行佐证。当年县人大会议上,董振兴建议县财政加大对艾草种植户的补贴力度,打造蕲春艾草品牌。建议随即得到办理落实,县政府将种艾补贴提升至每亩300元,种植的农户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如今,全县涉艾市场主体2000多家,全产业链就业10万余人,“蕲艾”品牌驰名远扬。

“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努力以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2018821日,骄阳似火,暑气袭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雪荣赴蕲春县现场督办董振兴等省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建议。当年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董振兴等联名提出了《关于支持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代表重点建议督办,湖北大健康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这几年我锲而不舍提出建议,从舆论引导、制度创新、待遇保障、空间提升、情感关心各方面,鼓励更多有志青年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站在村史馆前,董振兴信心满满地说。“农村缺乏人才,村企业缺乏管理人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也不够……”2020年初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前夕,时至深夜,董振兴在灯下奋笔疾书,准备代表建议。董振兴认为,当代表不能只做民意的“传声筒”,还要努力为老百姓多办实事。会议上,董振兴审议发言直抒胸意,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引进力度。特别强调引进人才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作用。他说,相比以前,农村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回流农村的人才有所增加。比如黄冈市实施了“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招聘了465名大学生到村“两委”任职。蕲春县2018年底的村两委换届中,很多的80后甚至是90后大学生进入了村“两委”班子。但即使这样,农村人才难引进、留不住的现状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特别是农村企业缺乏管理人才。此外,农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也很缺乏。乡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大有可为,愿有志青年逐浪时代大潮。

“从当初回来时的不被理解,甚至是质疑,到后来深受村民的肯定和信任,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盘点10多年返乡发展的收获,董振兴情深意长。他的身后,一块醒目“人大代表发展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公益宣传牌,夕阳西下,熠熠生辉。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