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发展史中 感悟制度伟力坚定制度自信
2021年第7期 —— 调查研究 作者:文/刘玉坤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发展史是百年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学习党史,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和发展历程,重温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建立、巩固、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轨迹,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在新时代更好发挥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性课题。”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孜孜不倦地寻找一套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事实证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既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也不能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究竟向何处去?中国要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解决这个问题的重担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党自成立之初,就深刻认识到“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努力探索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制度新模式,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召开罢工工人代表大会,成立农民协会,这是党带领人民在政权方面的最初探索,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萌芽;193111月和1934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两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是民众自己的政权”等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论,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始了局部执政的成功尝试,是党领导人民开展政权建设的伟大开端,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统一战线性质的陕甘宁边区“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是党在延安时期成功执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毛泽东同志说过: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是“民主中国的模型”“所有解放区的指导中心”“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在解放战争进入夺起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19488月,在河北石家庄历史性地召开了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这次大会,被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和雏形”,被称作“中国民主历史的纪程碑”。

新中国如何从政治制度的设计上来体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思考的重大政治课题,也是作为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首先需要解决的现实政治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地位。而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和通过的“五四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和运转。自此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鲜明的独创性、严谨的科学性和广泛的人民性,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显示出无比巨大的独特优势。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稳致远。

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历史自觉,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牢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胜信心,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无比信赖。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样一套制度安排,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必须始终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好、巩固好、完善好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就是要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强调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所在,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心和使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要求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来展开和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就是要不断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长期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得出的深刻结论;自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加强人大自身建设的需要。新形势下,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坚持好和完善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必须”的要求。进入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探索新课题,不断回应新挑战,不断实现新发展,按照总结、继承、完善、提高的原则,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人大工作提高水平。

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不断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党成立100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奇迹不断上演,“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鲜明,背后的制度密码一是党的领导,二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三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四是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权力的来源和运行方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我们既要坚持好、巩固好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又要完善好、发展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增强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政治责任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代表、自身建设等工作,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到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之中,努力使每一项立法、每一个决定决议都体现和维护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不断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独特优势。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