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人大议案:聚焦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
2021年第4期 —— 监督广角 作者:文·图/谭雅婷

夜已渐深,家住武汉市汉阳区华润中央公园小区的黄女士忙碌了一天后开车回家。沿着小区内部的交通护栏,她缓缓绕行,从容停车。

“以前小区内的道路也是车来车往,居民行车走路不得不左躲右闪、战战兢兢。后来有居民向社区提出,希望重整小区内交通秩序,提升社区的安全感。”谈起变化,汉阳区晴川街华园社区书记余娜满是欣慰与自豪。后来,社区逐步探索建立了“小区居民协商自治、驻区单位共建共治、社会组织融入联治”的治理体系,通过居民、物业公司、社区等多方协商,决定重新规划小区内道路。通过设置部分单行线、安装交通安全护栏等方式,引导人、车各行其道。“各方都满意!”余娜认为,共建共治既赢得了居民的认可,又方便了物业管理,还提升了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020年这个特殊之年,华园社区的变化只是武汉市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变化背后,还有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们为此做出的不懈努力。

 

代表建言:加快社区治理机制创新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城市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格局中的重要内容,发挥着基层治理的基础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大家都在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

武汉市人大代表、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党委书记董守芝深有感受。西桥社区有居民7351户,情况复杂、工作战线长。要应对一个混合型大社区的工作,过去27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常常感到力量不足,身心俱疲,心生去意的社区干事不止一人。随着时代发展,社区居民对生活环境和社区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改进完善社区管理服务机制,成了她时常思考的问题。

20201月,在武汉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包括董守芝在内的90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健全社区管理服务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议案”,最终被确定为正式议案。代表们在议案中提出,要构建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机制、健全基层群众组织自治机制、完善社区人才队伍能力提升机制、提升社区供给服务能力机制,为加快推进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建设夯实基础。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赵俊新也是议案的提案人之一。在经历了特别不平凡的2020年之后,他认为:“议案推动社区在应对疫情、群防群控上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武汉市的基层治理经验,有话说,有底气!”

 

分组+联动:全年跟踪议案办理

“认真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武汉市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武汉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管理试点的实施方案》《武汉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形成‘1+5’基层社会治理政策体系。”去年11月,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张忠军向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报告议案办理情况。落实议案各项措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报告中提到的“1+5”基层社会治理政策体系,道出了全市社区治理机制建设的基础,也赢得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频频颔首。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武汉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紧盯民生民情热点,补强社区治理短板、弱项,以议案办理工作为契机,努力书写超大城市创新社区治理的武汉答卷。

市人大代表们在积极投身夺取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同时,始终关注社区建设,进企业、进社区(村)、进选举单位,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视察、调研,齐心协心办好议案。

议案内容涉及到全市所有社区,关系全市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山多次要求,创新议案办理方式,力戒形式主义,要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深查实情,“近距离”了解议案办理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

市人大常委会采取小队伍、多形式调研的方式,分组视察议案办理情况,让更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参与,尽可能深入不同类型社区了解议案办理最新进展。11月初,由12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别带队的12个视察组,分赴全市13个区26个社区开展视察。视察组成员包括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和相关专门(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30人,以及参与提出议案的10多位市人大代表。

视察人员直达社区,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看社区管理运行情况,听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物业公司员工、志愿者、居民等各方意见,对照议案内容和办理方案,查实情,观实效,出实策,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

在汉阳区徐湾社区,昔日的露天垃圾池通过“三方联动”改造成了冬日暖阳下的“家常话驿站”;在徐家棚街水岸星城社区,社区老年大学为老人们居家养老、发挥余热提供了条件与平台;奓山街星光社区实现了小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大大提升了居民安全感;金口街闸东社区开展了下沉党员精准服务和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新洲区在全市率先制定了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考、岗前培训、绩效考核、报酬待遇、晋级晋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述说着全市社区治理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和各区社区治理工作的新经验,也打动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心。

 

继续推进共建共享共治

“测评结果为:满意!”20201118日,市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后,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关于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案》办理工作获得40票满意、5票基本满意的高分。

“人心齐、干事顺,社区治理力量如同滚雪球不断壮大,人大议案办理正在社区落地见效。”2021年初,回顾近一年的工作,董守芝不断感慨。

一年来,她不仅是议案的提出者,也是督办工作的参与者、推动者。疫情突如其来,社区一班人不仅无人退缩,还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为群众守护好这个家”的这份责任感越来越强。

社区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水平关键。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去年4月,武汉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明确社区工作者四类岗位、18级岗位等级序列,强化待遇保障,还明确了社区工作者进入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的通道。对照议案提出的“稳定社区治理骨干队伍”目标,办理工作深入推进,社区人才队伍建设渠道得以畅通,保障力度持续加大。目前,西桥社区工作者人均月工资增长千余元,增长幅度达70%。在唐家墩街,社区工作者考上公务员、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的好消息传来,大家情绪振奋、干劲倍增。

与此同时,通过构建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机制,健全基层群众组织自治机制,全市社区资源进一步得到整合,社区治理力量进一步加大,居民自治意识日益增强,社区、小区、下沉党员干部、物业业委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联合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居民也从社区治理水平提升中真正得到了实惠。小区楼道粉刷、电线规整、管道再造、道路重铺、加装电梯等改造工程都在逐步推进解决。

20211月,在武汉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市政府相关报告显示,目前,省、市、区三级共2211家单位已下沉覆盖全市所有社区,市、区两级1793家单位全部到结对社区报到;全市实名认证志愿者总人数达169万人,志愿服务团队7046个;平均每个社区配备专职工作者15人,建立社区正职、副职、委员和社区干事418级岗位等级序列,227名社区书记成为事业编制人员,其他社区书记享受事业岗位待遇;社保业务网上可办率达80%,自助可办率达23%;开展565个老旧小区安防设施改造,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已覆盖社区接近90%,落实老旧小区改造园林绿化提升项目125个,改造60个老旧小区的燃气管网65.33公里……一组组数字,凝聚了一年来议案办理工作的心血与汗水,也体现出代表和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许。

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是永恒的课题。正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雨所说,为了全面提升武汉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超大城市的武汉,社区治理创新将步履不停。代表们认为,要在议案办理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发现提炼宣传推广社区治理的新经验新做法,努力使“盆景”变“花园”,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新发展,让社区建设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