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2020年第11期 —— 本期焦点 作者:策划/本刊编辑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一诗,生动描述了粮食来之不易,千古流芳。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在多次指示和讲话中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还以身作则,在工作生活中厉行勤俭节约,保持艰苦朴素优良传统。

粮食从农田到餐桌,需要经过种植、管理、收获、运输、储藏、加工等诸多环节,需要农民、购销人员、生产加工人员、食品烹饪人员等众多劳动者参与,凝结着无数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爱惜食物、反对“舌尖上的浪费”,是对广大劳动者及其辛勤劳动的尊重。

联合国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世界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面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中国城市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此外,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也存在浪费。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近些年,我国粮食产量屡创新高,尤其在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夏粮又获丰收,给我国抗击肺炎疫情、稳定社会生产秩序提供了战略定力。成由勤俭败由奢,居安更要思危。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是珍视粮食生产来之不易的成果,更是把危机意识转化为现实行动,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蔚然成风。

“习惯之初如蛛丝,习惯之成如绳索。”通过立法规范公民的行为,可以让节约粮食从最初的法律规定,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立法规划,许多地方人大常委会积极行动,以不同方式将“杜绝浪费、节约粮食”融入具体依法履职行动之中。如此,才能标本兼治、春风化雨,让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对食物的尊重,对农民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对社会文明的尊重,永远在路上。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