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一条大河波浪宽 ——孝感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老澴河综合治理纪实
2020年第10期 —— 监督广角 作者:文·图/宋红波

孝感有一条河,她穿城而过,滋养着城市的根脉;她清水潺潺,润泽万家,见证着川大地的历史变迁,这就是被孝感人誉为“母亲河”的老河。老河是水流经孝感城区的一段水系,全长8.6公里,西起河东大堤,东至三军台汇入槐荫河,在城区西南与府河交汇后流入长江,水岸滩湾、林田湖草要素俱全,传承历史、承载记忆,是城市发展难得的资源。

曾几何时,孝感城因此而兴;曾几何时,她又成为城市发展之痛。为了守护好这条母亲河,孝感市人大常委会历经多年持续监督,真实见证了她旧貌换新颜的巨变。

 

不堪重负的母亲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条内河对该区域50多平方公里的工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承载着防洪排涝和接纳城区生产生活污水的功能。

随着城市发展,老河在触摸现代文明的同时,逐渐变成了藏污纳垢、蚊蝇起舞、垃圾充斥之地,往日靓丽容颜不复存在。

河不堪污染重负,亟待治理!这成了两岸居民强烈的呼声,也引起了孝感市、孝南区各级人大代表的高度关注,每年市、区两级人大会议上,代表都会提交有关老河整治的议案和建议。

2008年2月,黄志雄代表首次在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对老河综合整治”的建议。他直言不讳指出,被污染的老河不仅严重破环了自然生态环境,毁坏了水系,而且对孝感城区居民生活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呼吁政府尽快对老河实施综合治理,还孝感人民一条宽敞明亮的母亲河。

随后,2012年1月召开的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多位代表联名建议“进一步加快老河改造”。孝南区人大代表王培娇、王荣华也在区人大会议上提出“让川风景区更加靓丽”“彻底根治老河,构建人水和谐社会”等建议。市、区两级人大常委会连续多年把老河综合治理建议列为重点件认真督办。

2014年6月12日,孝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回访老河综合治理现场,看到这样一番景象:老河两岸生产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生活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河水发黑发臭,河床布满水草。因长期接纳超标污水,河水已基本丧失水体自净功能,日益恶化的水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两岸居民生产生活,老河成了一条“龙须沟”。

在三军台桥头采访现场,笔者偶遇孙建云这位老河边土生土长的居民。当说到伴随他从孩童时代走到古稀之年的老河时,老人感慨万千,“小时候,这条河水清得能看到河底的沙子,鱼虾成群,绞个稻草子就能兜一碗鱼。现在鱼都死绝了,河水污染严重,不能饮用,不能游泳,也不能灌溉庄稼。”站在桥上,老人指着河面打开话匣子,“这座桥是我们外出的必经之路,就算下面的河水很臭也没办法……”在孙建云的记忆里,许多村民准备了口罩,只要经过老河就会戴上。

像孙建云老人这样每天往返于河边的居民都忧心忡忡:“以前经常到河里游泳摸鱼,现在都不敢下去了,我们盼着老河能早日恢复到孩童时的模样。

治理老河成了孝感城区居民的热切期盼!

 

倾情守望一方水清岸绿

为回应各级人大代表多年的呼吁,2009年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经过多次科学调研论证,最终作出治理老河的决定。

2010年1月12日,作为孝感“三河连通”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老河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开工,市委、市政府明确孝南区政府为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整个工程涵盖河道清淤、河岸护坡、岸线绿化、电网搬迁、截污治污、片区改造、基础公共设施建设,除片区改造外,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用6年时间把这条河改造成活力之河、景观之河、人文之河和生态之河。经过市区共同努力、持续整治,老河面貌有所改观,但水体污染、环境脏乱差的整体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沿线片区改造进展缓慢,离两岸居民宜居宜业生活愿景还有较大距离。

2015年1月,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刘萍代表提出“关于加快老河周边老城区改造”的建议,次年市人大会议上,她再次建议“加快川风景区沿线棚户区改造”。2017年1月,胡侠波代表又在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呼吁“明确老河北岸建设项目管理主体”“请求批准建设地标古建‘文昌阁’景区”。

2017年8月25日,孝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围绕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活动主题,再次聚焦老河综合整治工程,发现分段治理的老河黑臭水体整治效果不尽人意。

10年来,老河治理年年写进市、区政府工作报告,年年成为孝感“两会”热议话题。年年治,效果却不理想,至2017年,老河水质仍常年处于劣五类。症结在哪里?

市规划院二所所长余佳自2009年便参与老河治理规划设计,她与这条河打了10多年交道,曾为此忧心、无奈、愤懑,也曾为此疾呼:“老河治理涉及水体修复、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功能完善,是个系统工程,需通盘考虑。”余佳认为,老河治理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头痛医头,就水治水”,结果治标不治本,没能堵住污染源,陷入边治理边污染的困境;再是“综合治理,分段实施”,结果成效难以发挥。以2011年孝南区启动的综合治理试点为例,仅1公里区域却耗时3年,连拆迁都难以完成;最后是治理迎来大转机,开启系统整治模式。2017年11月20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老河综合治理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155亿元将老河打造成城市新名片,通过治理一条河,扮靓一座城!

为助力市委、市政府推进这项重大治污工程、民生工程、市政工程和德政工程,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全民参与、共同有序推进老河综合治理的良好社会氛围,2017年12月20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保障和促进老河综合治理的决定》。2018年、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通过主任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贯彻落实人大决定情况报告、常委会会议印发市政府相关工作报告的方式,对市政府实施老河综合治理情况持续跟踪监督。

市区两级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老河综合治理建设工程指挥部成立了,各重要职能部门参与的工作机构小组运转起来了,一场场协调调度会的召开,一个个政策新规的出台,一份份拆迁补偿协议的签订,不断刷新着全市有史以来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速度的记录。

让老河靓起来已然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

 

扛起呵护母亲河的新担当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改善人居环境,以新发展理念谋划综合治理。

实行“五化”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和激励约束,倒逼作风转变,以创新思维探索治理长效机制。

 树立“一盘棋”思想,实现景色和人文美美与共,推进产城景融合,以统筹治理提升城市品位。

 ……

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老河综合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围绕治污、安居、发展三大目标,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态环境,以功能再造、环境再造、基层治理再造为重点,集中资源补齐城市短板,构建城市文化,建设美丽孝感。

河综合治理卧龙乡双合片区指挥部工作人员李齐凡,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幕:2019年7月11日,在由村废弃小学改造的简陋指挥部内洋溢着幸福的“味道”,随着手机相机快门“咔嚓”一声,一张“幸福合照”为拆迁村民留下了宝贵记忆。不同于其他片区,卧龙乡村民大多是自建的老房子,一砖一瓦中渗透着他们辛劳的汗水,为消除村民拆除房屋的失落情绪,工作人员想出拍照留念的点子。指挥部一楼办公室外墙变成了签约纪念墙,前来签约选房的拆迁户都会先在墙上签名,再拍一张幸福纪念照。一张张全家福让村民们的“惆怅”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新家园的无限期待。照片墙不仅是摇号结果公示墙,也成了拆迁进度公示墙,签约选房的162户居民,9天内全部完成签约。

2020年3月25日,老河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复工,沉寂2个月的工地奏响“复工交响曲”,9个安置区和水生态治理工程同步开启建设“加速度”。河道治理清淤已全部完成,9个安置区128栋住宅楼主体全部封顶,水生态治理工程预计11月底完成。

 “在外漂了2年,今天终于领到新房钥匙了!”7月6日,在老河综合治理工程首个居民安置区——城西水岸小区交房活动现场,72岁的社区居民李友如脸上乐开了花。“以前这里是农村,路破,环境脏乱差,是老河综合治理工程改变了我们的居住环境,想不到,我一大把年纪还能住上电梯房!”拿到新居钥匙后,老人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6月10日,城西安置区14栋还建房如期交付使用,599户居民回迁新居。

为督促老河综合治理工程如期推进,6月3日、7月30日,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海涛分别调研督办老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现场,他提出坚持“六个不变”和“七个到位”工作要求,严控规划,严守底线,严格时序,合力攻坚,确保如期完成工程既定目标。9月25日,他在市委常委会上又专题听取启动老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情况汇报,强调要发挥好政策效应和群众工作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市区发展共同体意识,统筹推进老河综合治理工程如期建成,回应群众期待。

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把老河综合治理视察列入今年常委会监督工作重点。10月中旬,在视察现场,面貌焕然一新的老河让参与视察的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为之惊叹。曾经杂乱无章的“城中村”已成过去,废墟之上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随着11月底其余8个安置区114栋房屋的交付使用, 7038户拆迁居民有望在今年年底全部搬进新居,两岸滨水绿带绿道、公园驿站、街头小游园已现雏形,市政道路、综合管廊、公共停车位等基础设施建设正酣……昔日“龙须沟”已变成岸绿景美的“生态乐园”。

我们相信,随着综合治理后期工程的不断推进,老河这张城市名片会越擦越亮,“母亲河”定会以她盈盈笑颜呵护川儿女、喜迎八方来宾。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