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田园沃土创新业 ——记省人大代表肖觅
2020年第5期 —— 代表天地 作者:文·图/宋红波

“武汉市汉阳蔬菜仓储分拣中心已开始运营,‘锦时鲜’电商平台运营平稳,目前正在紧张筹建几家线下配送中心,预计5月初可先开2家生鲜卖场。”420日,一番周折后,笔者终于联系上了忙碌的省人大代表、云梦县桂花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觅。他在微信上告知,为尽快在武汉建起完整的农产品供销链,近期几乎通宵奋战。

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武汉、孝感及云梦本地保障蔬菜供应,到如今全力投入复工复产,带领合作社转型升级,肖觅一直在忙碌着、奋斗着。“这次疫情加速了消费者线上购买农产品的习惯养成,给农产品新零售带来了新机遇,这样的好时机一定要抢抓住!”肖觅信心满满。

 

危急时刻,担当代表责任

随着疫情迅猛发展和各地严格管控措施出台,成千上万的居民被“困”家中,保障群众日常生活所需,成为重中之重的民生大事。

124日除夕夜,一个电话让肖觅这位“新农民”的春节变得不同寻常,省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紧急指示,要求其合作社疫情期间为武汉保供新鲜蔬菜。

危急时刻,肖觅闻令而动,立足本职,尽己所能,积极帮助地方纾难解困,保障好人民群众的“菜篮子”。

春节前,肖觅回到武汉市汉阳区的家中。武汉封城后,各小区居民生活供应日趋紧张。为尽代表之责,当好武汉的后方保障,他在家中架起了“热线电话”,紧急调度合作社员工返岗保供。129日,他亲自带着2辆载满价值2.5万元新鲜蔬菜的货车驰援武汉,将合作社5000公斤包菜捐给所在小区。当晚,社区干部、小区业委会深表感谢,同时希望他能稳定向周边小区供应蔬菜。

云梦作为农业大县、蔬菜大县,危急时刻驰援大武汉义不容辞。130日起,肖觅开启了向武汉保供配送之路。疫情期间,困难重重,他想方设法一一克服。为确保货源充足,光靠自己的合作社远远不够,他牵头联合云梦四季长青、仁源、富饶等5家合作社和其他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每天为武汉保供新鲜蔬果约20吨。为能提供较丰富的菜品,他充分运用人脉资源多方调度,始终保证配送的“爱心蔬菜包”有68个品种。为给抗疫增添一份力量,肖觅坚持不涨价,宁可亏本销售,菜品均价每斤不超过2元。为及时把菜品送到居民手中,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同时,他时常带领工人们加班加点到深夜……肖觅的举动,也极大地缓解了云梦各大水果批发商、蔬菜种植大户产品严重滞销的燃眉之急,有效地稳定了当地物价。

在疫情最吃劲的关键时期,孝感市人大常委会发出《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的一封信》,号召大家积极投身防疫一线,接续战斗。这更坚定了肖觅保供武汉的信心和决心。227日清晨,他又带着几辆装满冬瓜、土豆、藜蒿、蘑菇、白菜、砂糖橘等10多个品种新鲜蔬果的货车,加急运往汉阳和汉口的社区。“云梦虽然也是疫情重灾区,但作为蔬菜种植大县,危难之际更应该保障大武汉市民的需求,这个行动我会持续到疫情结束。”他说。

君子言而有信。截至目前,其合作社累计为武汉保供蔬菜2000多吨、鸡蛋180万枚,以及价值40多万元的鱼类等农产品。还向武汉部分社区、医院、老人和云梦县政府捐赠蔬菜,价值约5万元。

 

危中寻机,闯出发展新路子

危与机总是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疫情给传统蔬菜行业造成不小冲击,由此催生“宅经济”,给农产品销售带来重塑转型契机。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肖觅分析研判疫期保供武汉、孝感和云梦本地蔬菜的情况,联合县内几家同行抱团发展,从疫期“被动”应战,到现今“主动”迎合市场,闯出了一条“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农产品销售新路子。

肖觅以自己的合作社为龙头,带领另一名省人大代表夏以良迅速创建“锦时鲜”网络销售品牌。他们围绕武汉主市场,以社区、小区为单位,通过确定联系人、建立微信群,启用微信小程序,方便市民线上下单。同时设立蔬菜应急配送中心,对各类蔬菜分拣装袋,再根据订单安排车辆集中配送。因提供的果蔬品质好、食材新鲜、价格公道,“锦时鲜”赢得了越来越多武汉市民的青睐和追捧。

“疫情期间,菜品有限,我们只能‘按货配送’。3月底复工复产后,我们尽可能做到‘按需配送’。如今,仓储中心备有40多种菜品、生鲜和土特产,绝大部分产自云梦本土,只有小部分从白沙洲市场采购。”肖觅介绍复工复产后的销售思路。

在仓储中心现场,20多名工人正熟练快速地分拣包装当天采购的黄瓜、土豆、莴苣、活鱼、土鸡、米豆腐、糍粑等菜品、生鲜和土特产。几个小时后,这批农产品将运抵武汉,配送到指定小区居民手中。为优化配送时间,肖觅要求当天采购的货品必须当天夜间10点至次日清晨分拣包装完毕,凌晨4点,7辆货车陆续装车发往武汉。

“苕尖是当下时令菜,市场零售价每斤约9元,我们的电商平台上仅售5.5元。这些销售的柴火豆腐和千张,由县内一家豆腐作坊定点供应,以前每天销量最多只有几百元,现在是五千元左右。”肖觅说,这种直供配送模式减少了中间商,为消费者节省钱,又直接带动了当地农户和小经销商增收,提振了信心。通过精准把脉市场需求,销售网络不断扩大,目前已触及武汉250个小区,日销售额达20多万元。

合作社现有的桂花村、云梦城关2处配菜中心,满足不了当前销售模式的需求。为进一步减少物流成本和配送时间,肖觅计划5月在汉口、汉阳增设2处仓储分拣中心和4家生鲜卖场,力争将配送规模再扩大一倍,建起从基地到餐桌的农产品供应链。

让消费者得实惠,让农民有盼头,带领合作社加速转型,进而带动全县蔬菜产业提档升级,这始终是肖觅心中的梦想。

 

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作表率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人才振兴是关键。

80后、国企技术员、职业农民,这都是肖觅身上的标签。 1988年出生的他,2012年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后就职一汽集团。20135月,为照顾身患重病的父亲,他放弃国企员工的身份,回乡当起“农创客”,领办云梦县桂花蔬菜专业合作社。201711月,他以其合作社为平台主导的“农创天下”,在与全国上千家星创天地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星创天地,成为孝感首家唯一获此殊荣的现代农业众创空间。2018年,他获选湖北省“十佳职业农民”。20197月,他摘得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农业农村组金奖。

作为云梦农业领域“领头羊”,肖觅自回乡创业以来,一直在农业领域奋斗着。作为一名农村基层人大代表,他时刻铭记代表职责,在自己的一方天地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

蔬果种植、种苗培育、农产品销售、农业农村产业规划与布局,都是他专攻的方向。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蔬菜种植总面积已逾1000亩,带动周边乡镇种植超过3400亩,带动周边农民2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近10人。

创业路上,肖觅不断探寻现代农业“黑科技”。跨界转行、涉农之初的几次失败,激发了他强烈的学习欲望。为学习最新现代农业模式,他自费去了一趟美国。持续学习,让他慢慢悟出心得:自己熟悉的汽车工业,是把零碎的东西整体化;而农业是把系统的产品碎片化,将收获的农产品分销到不同地方。为什么农业创业人群不多?因为这一行有它的残酷性,没有知识、技术不行,光会种养、不会“吆喝”也不行,传统农业生产销售模式只能增量,难以提速。要想做好农业,必须转变思维模式。

2017年初,采摘园的草莓喜获丰收。如何卖个好价钱?肖觅开始寻思。他首次尝试一种全新营销模式:建立微信公众号策划本地营销活动,与县内几家大型线下实体店共同开展骑行采摘、亲子采摘、灯谜采摘等体验活动,入驻网上销售平台,吸纳会员让他们成为观光采摘游主力军。这种线上营销与线下体验相结合的营销模式一举成功。随后,他用同样方式又成功运营葡萄采摘园、西瓜采摘园等。

为给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农创客”提供较好的发展平台, 2017年,肖觅着手创建农村劳动者自主创新创业的专业“孵化器”——云梦“农创天下”。因注重创意、聚合资源、提供平台、运作灵活,这种资本租赁模式深受创客们欢迎,先后有3名大学生入驻平台创业成功。

近年来,在肖觅的带动下,清明河乡众多人大代表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蔚然成风,正引领全县高效农业发展新潮。县人大代表郑红玲,乡人大代表王洪发、黄元桥、刘五毛等纷纷成立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流转土地1700多亩,辐射经营土地3000多亩,带动周边120多户农民就近就地就业。乡人大代表饶进平、盛继清、王幼祥、刘兴琦等争做种田大户,开办特色采摘园。2019年,饶进平尝到了桑椹葡萄采摘园亩平创收6000多元的甜头。

晚春时节,云梦县义堂镇红光村红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育苗中心,标准育苗温室里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西瓜等8个品种的“苗宝宝”长势喜人。这是去年11月,肖觅联合红新果蔬合作社建成的全县首家集约化、标准化蔬菜育苗中心。该中心占地2000平方米,每年可育苗500多万株,满足本地2万多亩近30类果蔬用苗。目前第二批种苗已被周边27户种植大户预订。

为提升农业效益,肖觅不断学习种植新技术。在合作社300多亩冬瓜、土豆地里尝试水肥一体化技术全覆盖成功后,他向合作社40多名会员进行推广。通过集中育苗、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清明河乡实现了蔬菜种植转型升级,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供了保障,也有力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播全乡蔬菜种植面积增加1000多亩。

“这次疫情让社会充分认识到农产品稳产保供的重要性,意识到‘三农’的重要地位,农业发展或许会迎来新的‘春天’。我有信心做好终端服务,带活农产品的全产业链。” 谈及未来发展,肖觅充满信心。

作为农村基层人大代表,每年省人大会议上,肖觅都会对乡村振兴发展提出建议。“结合这次疫情再提乡村振兴,肯定会引起更多关注。作为涉农领域人大代表,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只有加紧脚步,才能追赶上农业发展的‘春天’,才能带动更多的农民朋友一起做大做强农业,以农业强支撑农村美、农民富,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