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易伟代表的履职进行时
2019年第11期 —— 代表天地 作者:文·图/刘允桐 彭和平 张亚

“村民肖利清上有老下有小,仅靠肖一人劳作养家勉强糊口,住房破旧不堪必须尽快解决。”“村民王元成一家5口仅有田地3亩,且因身有残疾(一级残废),生活极其困难应该得到资助。”

……

赤壁市人大代表易伟的公文包里,总装有一个较厚的黑色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他走访选民的情况,每一条都十分详细。有人称这是他履职的法宝,他却坚持认为:“这只是我履职的一种态度。”

认识易伟的人都知道,他除了是赤壁市第八届人大代表,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外,还是有作为的民营企业家。他名下产业每年实现产值逾亿,创造税收600多万元,为社会提供700多个就业岗位。

易伟是如何在人大代表和企业家这两个角色之间自如切换的?带着这一疑问,笔者走进了易伟生活和奋斗的家乡赤壁市,只为一探究竟。

 

第一份代表建议关乎民生问题

2011年,易伟当选为赤壁市人大代表,前一年,他“接掌”赤壁市赤马港建筑公司,成为法定代表人。履职人大代表的第一年,他提出 《关于加强赤壁市校车安全管理的建议》。

“为什么第一份代表建议不是与您本职工作相关的,而是民生问题?”笔者发出疑问。

“这大概源于我从小的成长经历。”易伟思索了片刻,打开了话匣子。

易伟出生于赤壁市神山镇钟鸣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易伟出生前,家中已有4个哥哥、2个姐姐和因为缺粮少食夭折的3个兄姐。他出生后,这个贫困家庭更是捉襟见肘。穷、饿是易伟成长过程中最深刻的感受,这让他成为一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哪里来?答案就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时代在进步,食不果腹的情况已经极少发生了,但是又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比如2011年前后频繁出现的校车安全事件。”

易伟在建议的案由中写到:一起起特大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一起起血与泪的事件,令人心痛。校车安全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我个人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市校车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容乐观。

他提出了三条非常详实的建议,包括成立校车管理治理小组,经常性对校车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家长租用社会非法运营车辆的要予以劝阻;对农村交通运力比较困难的学校,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严格实行校车驾驶人员上岗资格管理。学校要定期组织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签订安全驾驶责任书。相关部门和学校要排查校园周边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校园及周边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等。

这条建议,从调研中得来,务实管用,针对问题而发。尽管刚刚具有代表身份,但易伟很快就进入了新的角色。

 

代表不能为了提建议而提建议

因为交不起学费,易伟高中没毕业就辍学了。17岁的他靠在赤壁市各个工地打零工为生。1992年,22岁的他长成一名健硕青年,正式进入装修行业,做起了装修队长。5年后,他考入市建筑工程公司,变成项目经理。8年后,他入职赤马港建筑安装公司,升任副总经理。其后5年,成为该公司总经理。1年后,他成立自己的公司,成为法定代表人。

19年时间从“草根”成长为民营企业家,他的过人之处就是快速学习、适应与改进。就像“做产品的方法论”一样,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很快就会让人刮目相看。

“您只有高中学历,现在是人大代表,履职过程中有没有感觉到能力恐慌?”笔者针对易伟的“短板”发问。

“有压力,但更有信心。”易伟快速回答,眼神既从容又坚定。“我的自学能力很强。遇到困难不害怕,总是在想办法解决它。小学时,我跟大人学习卖冰棒,解决了自己交不起学费的问题,高中辍学后,我边工作边学习大学课程,解决了自己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现在当企业家、当代表,我花大量时间在调研、走访、自学上,每一次积累都奠基了我人生的厚度。”

一名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在这一点上很有感触:“易伟作为拥有300多名员工的企业掌门人,平时工作量非常饱满。但他很珍惜每次开会的机会,调研、走访也总是最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之前,他一定会先于我们打电话,询问开会的具体时间,好把工作与会议时间错开。”

履行代表职责,易伟全身都透露着认真劲。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是每年人大会议的重头戏,也是易伟在大会期间专注研究的事情。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企业减负4.18亿元”,他就在报告上涂涂划划,标出重点并认真分析;看到报告中提及“下发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产业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应急循环资金5.4亿元,投入1.1亿元做实担保公司,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他就用他建筑师式的思维,关注其中的关键数据,再进行重点分析。此情此景,俨然一个“学霸”。

靠着这股劲,易伟很快找到了人大代表履职的节奏。2015年他提出《关于解决赤壁市新建商品房供电配套工程垄断问题的建议》。2016年提出《关于规范赤壁市汽车、建材、家居集中专业市场的建议》。这些建议提出后,他的思考远未结束。

从事建筑工程多年,建筑工地扬尘、噪音及墙体裂缝等问题一直是易伟想解决的。他告诉记者,扬尘、噪音主要是由于工地现场拌制砂浆引起的。墙体裂缝是因为工人配制水泥砂浆随意性强,导致质量不稳定、强度等级不均匀。

其实,几年前易伟就了解到预拌砂浆可以取代工地现场拌制砂浆。为此,他曾多次北上南下考察一线城市的做法,认真查阅相关预拌砂浆的政策规定,了解预拌砂浆知识。

“扬尘问题不解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也就无从谈起。预拌砂浆是继预拌混凝土之后又一项节能减排的新工艺、新技术。推广使用预拌砂浆,既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和迫切需要,又是建筑行业面临的一次技术革命。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好几年,关注了3年多,今年的人大会议上才正式提出关于我市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的建议。”

“为什么要酝酿3年才提出这个建议?”笔者有些不解。

“当代表不能为了提建议而提建议,还要看建议内容能不能落地。”易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预拌砂浆的推广使用涉及到政府的政策措施及相关产品生产、招商、投资等一系列问题。“预拌砂浆企业投入很大、回报率却极低,这是很多人不愿意做的原因。”

为了解决问题,易伟主动做了赤壁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8年,他投资5000万元,创办了年产30万吨的干混砂浆环保材料生产企业。可喜的是,同年下半年,咸宁市建委及赤壁市住建局发出了《关于推广应用预拌砂浆防治扬尘污染的通知》。提出代表建议的时机成熟了!

 

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代表作用

 “我国精准扶贫已经实施了六年,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六年时间减少了8000多万人,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易伟感叹,“但我国还有许多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还有一些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较高,脱贫难度很大。”

怎样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是萦绕在易伟心头挥之不去的问题。“这些年,我资助过很多人,是因为我也是贫困家庭出生,对困难群众有一种天然的感情。有人叫我‘慈善家’,但我更愿意叫自己‘铺路人’。”

易伟认为,资助困难群众一个一时无异于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拔除穷根,关键还得为他们的致富发展铺路。谈到这里,他的脸上透露着企业家的精明,“这好比我们搞建设必须修路一样,路通了,方便运输各种建筑材料,效率也就高了。安排贫困人员就业,为贫困地区规划发展、招商引资等,是更有效的扶贫手段,比送钱送物更管长远。”

2017年,赤壁市“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活动启动。期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到神山镇莲塘村考察调研,易伟发现该村几乎称得上“赤壁之最”的贫困村,有贫困户138638人。了解到该村的全部信息后,易伟针对莲塘村用材林丰富的有利条件,锁定宝来木业进行招商,与市国税局联手出资10万元作为该村入股宝来木业的股金,在保障该村每年都能获得不低于2万元分红的基础上,协议要求宝来木业优先为该村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项目很快正式实施,该村顺利获得分红款,贫困人员也得到妥善安置。

在赤壁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易伟了解到还有10户特困家庭脱贫效果不明显。“贫困户要想脱贫,仅靠自力更生、单打独斗是不够的,只有在广开门路的前提下群策群力地发展集体经济,巧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才是根本出路。”

易伟为该村脱贫致富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的良方:莲花塘村自然资源丰富,该村的幽兰山下景象,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述的“世外桃源”景象非常相似,极具开发价值。“如果好好打造幽兰山,将吸引不少游客来幽兰山旅游。”易伟建议村民开展“绿满村庄”行动,为该村种下一个“树在村中、村在林中,村中绿树环绕”的绿色未来。

说干就干。与村干部达成一致意见后,易伟与村民们一起在山上种下了200余亩的茶树,建成了生态有机观光茶园。目前,莲花塘村被评为“湖北省绿色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