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代表心声
2019年第4期 —— 代表天地 作者:

形成全社会尊重劳动的浓厚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 杨祉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制造业大而不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缺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但现在有很多人轻视体力劳动、看不起技术工人,父母不愿意送子女读技校、进工厂,年轻人也不愿学技术、当工人。为此建议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励全国广大职工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

    加强宣传引导,大力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强化教育引领,持续开展劳动模范、“工匠精神”进学校、进课堂、进企业、进班组活动,采用“80后”“90后”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劳模工匠故事,提高广大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

(黄璐 整理)

 

评价技能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

全国人大代表 黄望明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技术革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合理使用高技能人才已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要加强顶层设计,把“工匠精神”基因植入企业管控体系。打通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建立工匠领衔工作制度,推行技能职务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建立成果奖励制度。坚持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深化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实行培训激励,推进人才交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组建职教联盟和行业技术联盟,通过交流研讨推动技术工艺不断进步。推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着力解决人才评价中唯学历、唯论文等突出问题。

(黄璐 整理)

 

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 杨德芹

 

    可以说,职业教育迎来了“黄金时代”。当前,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一是要坚持德技并修,将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培养相融合。二是要结合区域产业的新发展,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三是深化产教融合,以职教集团、现代学徒制、应用技术协同中心等为抓手,引导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深度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切实做到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组织实训教学,夯实专业人才培养根基。四是要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进入学校兼职兼薪,主动输出教师进入企业挂职轮训,实现校企师资双向流动,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黄璐 整理)

 

切实提高技术工人的经济社会地位

全国人大代表 袁伟霞

 

    政府工作报告用了很大篇幅谈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发展。要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德国每年大约有65%的初中毕业生放弃读高中继而读大学的道路,而是直接进入职业学校,他们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同时,要切实提高技术工人的经济社会地位。通过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真正体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扩宽职业晋升通道,使一线的技术工人在转干、升迁过程中有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同时,要加大对优秀技能人才宣传奖励的力度,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

(黄璐 整理)

 

 

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全国人大代表 肖黎春

 

    3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一”高度概括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标定航向。近年来,随着长江航运快速发展,长江流域船舶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我们结合行业特点和优势,大力实施船舶用能“以电代油”,同时积极服务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用电需求,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协同推进长江流域港口岸电建设全覆盖、助力长江大保护工作上,进一步健全机制、落实责任,进一步统一标准、规范流程,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强保障,就能更好地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肖擎 整理)

 

生态保护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全国人大代表 李国璋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保护生态、防治污染,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既需要大刀阔斧、动真碰硬,更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路走来,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只有把环保作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企业才能行稳致远。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进一步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坚定“企业发展决不以损害长江生态为代价”的理念,主动推进环保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层层思想武装党员干部职工,让保护长江生态变成每个员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举措落到实处,让绿色成为企业发展的不变底色。

(肖擎 整理)

 

生态文明建设不会一蹴而就

全国人大代表 刘芳震

 

    如何实现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以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从目前情况看,连续几年来,恩施生态环境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恩施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18年达到33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1.8%。这是就州城来说的,如果从全州8个县市的空气质量优良率来看,我们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已达到95.3%。从整个环境指数评价来讲,我们处于“优”的区间,生态环境的颜值很高。

    生态文明建设不会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长江进入湖北,恩施是第一站,我们要承担起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第一站”的责任,按照“第一站”的要求、目标来做,在科学规划发展战略、合理安排产业布局等方面更加体现绿色发展的要求。

(肖擎 整理)

 

环境就是民生

全国人大代表 沈艳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环境就是民生。不解决污染问题,就不是全面小康。我联系的利川一户贫困户,过去是房间里有鸡有鸭,这两年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后,清洁环境越来越好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人,也和科技创新有很大关系。以前,我们搞农业科技创新,追求高产出、高投入,现在是追求高质高效,在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上,我们还要咬紧牙关爬坡过坎,努力跨越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这道重要关口。

(肖擎 整理)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