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楚国雕刻珍品——彩绘木雕座屏
2019年第2期 —— 八面来风 作者:文·图/周煦

彩漆木雕座屏是国家一级文物,既是战国时期楚国漆器工艺的代表作,又反映了楚国贵族的社会生活。

 

东湖之畔的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精品展厅,陈列着一件精致的楚国漆器雕刻文物——彩绘木雕座屏。这件技艺精湛、造型精巧、极具楚艺术特色的彩绘木雕座屏,是楚国最精美的漆器雕刻作品,被誉为楚国雕刻的典范之作。

1965年的冬天,考古人员在荆州江陵县八岭山的东边,距离纪南城不远的望山1号墓发掘出这件彩绘木雕座屏。彩绘木雕座屏呈长方形,由木胎制成,长度为51.8厘米、高度为15厘米、座宽为12厘米、屏的厚度达到3厘米。在座屏有限的空间里,能工巧匠们一共雕刻了55个动物的造型,令人赞叹。

细细观赏,人们不禁为楚国工匠们精巧的布局构思和高超精湛的雕刻技艺而折服。整座彩绘木雕座屏以黑色为底,外部涂了黑漆,用红色、绿色、金色和银色点缀其间,据说出土时,彩绘木雕座屏仍保持了鲜艳的色彩。

彩绘木雕座屏分别由底座和屏面两部分组成,屏面嵌在屏座上。工匠们使用了圆雕、透雕和浮雕等多种手法制作。座屏的底部采用了浮雕的制作工艺,表现了26条盘结缠绕的大蟒形象;座屏中央方形的屏框内,采用透雕的制作工艺表现了15条蛇、4只凤、4只鸟、4头鹿、2只蛙,这些动物交错穿插、彼此争斗,让观者仿佛看到现实中鸟兽相争生动的场景。

从雕刻技艺而言,彩绘木雕座屏虽然是静态作品,但是通过楚国工匠炉火纯青的透雕手法,呈现给观者动态的美感。彩绘木雕座屏上那些展现蛇与蟒游动的曲线、凤爪与凤腿有力的弯曲、梅花鹿疾驰的动感,使画面充满着运动的节奏,姿态万千。尤其让人称道的是鹿的前脚与蛇相连,鹿的后脚呈一条直线,显示了鹿飞跃的姿态,但鹿的双腿留有一定的距离,正好穿过凤鸟弯曲的颈部,引申出凤鸟的造型,既独立,又完整统一。

从艺术美感而言,彩绘木雕座屏中部的主体构思精巧、设计新奇、匀称分布、对称美观。方形屏框的主体由两组同样的造型构成:从左往右,每一组造型又由位于中部、头向下的鹰鸟,位于底部、缠绕着的小蛇,位居两边、蹬踏的小鹿和仰首的凤组成。如果观赏者换个角度品鉴,将两幅连续的雕刻造型摆在一起,相向而对的凤居于彩绘木雕座屏中间,两边向外展开分布了蹬跃的梅花鹿、攫住蛇的鹰,底部还有被大蟒咬住了两只青蛙。无论从哪一段分隔,画面都具有对称的韵律美。这些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使这件彩绘木雕座屏充满了自然的生机、写实的韵味,又具有幻想的空间,带着楚文化独特的浪漫气息,堪称是完美的艺术品。

从漆绘工艺而言,楚人神奇丰富的想象不止于此,他们在这些神态各异的动物上添绘了彩色花纹,比如用红色、黄色和蓝色漆绘凤与鸟丰满而亮丽的羽毛,梅花鹿的斑纹等,外框则用几何纹绘制,既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又使这件雕刻作品更加细腻真实。

座屏是战国时期楚国贵族阶层的陈设品,一般设置在室内入口的地方,是古人用于主座后的屏障,主要突出隔而不断的空间装饰效果。楚国气候温暖潮湿,适宜漆树生长。据考古发现,大多数战国的漆器出自楚国墓葬,而楚国的漆器又主要出自湖北荆州,无论从漆器的数量,还是文化和艺术价值而言,楚国的漆器雕刻在楚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众多的楚文物中,已知在江陵战国楚墓中发掘了多件木雕座屏。战国时期望山1号楚墓的彩绘木雕座屏推测应该由墓主楚国的一位贵族使用,是生活日用品,放置在墓室内,更加凸显主人的身份和尊贵的地位。

楚国的雕刻艺术主要分为青铜和木质雕刻两类,楚国木质雕刻作品自有其特色,彩绘木雕座屏可以看作是楚国木质雕刻艺术的典型代表。那流畅繁丽、错落有致、布局严谨、疏密相宜的巧思,那上下、左右、前后对称,又相互穿插交织而逼真的凤、鸟、鹿、蛇、蛙形象,那精密严整的榫卯结构,充分的表现出制作者高超的技艺,堪称楚文物的瑰宝。

彩漆木雕座屏是国家一级文物,既是战国时期楚国漆器工艺的代表作,又反映了楚国贵族的社会生活。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彩漆木雕座屏位列其中,它以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