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勤俭为修身之根柢
2019年第2期 —— 民主实践 作者:文/刘良军

“农之求食,首在修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稼穑艰难,首重勤劳。三年耕,有一年之蓄,则又重在俭。勤俭为修身之根柢。”不得不说,传统农耕文明闪烁的智慧之光,仍然于今天具有启发意义,要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同时,务必从勤俭开始,以勤俭为修身铺就鲜明的底色,奠定坚实的基础。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关乎修身,为修身之根柢,是因为修身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于“齐家”“治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由家至国,更是情同此理,要求勤劳不停顿、节俭不止步。犹记当年李自成夺得政权之后,屁股还没有坐稳,就开始忙不迭地论功行赏,每日里不是花天酒地,就是从此君王不早朝,如此与勤俭治国南辕北辙、谬以千里的荒唐颓废作派,“江山易改”也就顺理成章、事所必然。

勤俭为修身之根柢,是因为人们往往能通过一个人是否始终保持勤俭的习惯和作风,感知其初心和使命是否始终如一、一以贯之。换言之,一个人的初心和使命既然由勤俭起始、起步,其务必做到前进路上勤俭不变色、不变质,才能让勤俭的美德一步步助力初心和使命的如愿以偿、马到成功。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许多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其在革命成功之后,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丝毫不存在条件好了,物质充裕了,大手大脚好好犒劳一下自己。而时下一些党员干部诚然没发迹前,大都过着苦日子,也能够、愿意过苦日子,然而一旦功成名就后,竟然立马改弦易辙,“风光不与四时同”,将勤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忠告抛之九霄云外,为此让人民群众不满意不说,还有可能因为挥霍无度、贪得无厌,进而身陷囹圄,悔之晚矣。

勤俭为修身之根柢,是因为在一种勤俭氛围的持续熏染、熏陶下,一个人能够激发拼搏进取、锐意向上,励精图治、再接再厉的内生动力,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直挂云帆济沧海”。“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除了客观条件确实窘迫、差强人意之外,古代的读书人可以说在这方面作出了典范,提供了借鉴。而故意、刻意营造简单简陋、艰苦辛苦的读书条件,目标直接且明朗,为的就是“十年寒窗苦,金榜题名时”。至于一些封建官吏遭贬职或流放,在条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仍然甘之如饴,也无不说明勤俭之品质是抵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有力、有效武器,更是涵养“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民本情怀的“磨刀石”与“蓄水池”。某种程度上,今天我们党鼓励年轻干部多下基层“墩墩苗”,其初始用意也在于此,希望年轻干部不忘本来,始终保持勤俭的公仆本色。

“物之所在,道则在焉。”勤,辛勤不畏劳苦;俭,节约甘于纯朴。中华民族依靠勤俭一路走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实则完全有可能的奇迹,也必将依靠勤俭继续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而每一个人继承勤俭的品质、赓续勤俭的基因、弘扬勤俭的作风,以勤俭修身、靠勤俭励志、用勤俭笃行,也必将成就我们自己的心愿与梦想,书写独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创造独属于我们的个人奇迹。勤俭为修身之根柢,诚哉斯言。

 漫画/方少华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