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人生常读“三本书”
2018年第12期 —— 民主实践 作者:文/刘建明

培根在《论读书》中写道:“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的确,读书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对于领导干部尤为重要,要想尽好职、履好责,充分发挥好“领头雁”作用,就必须常读“三本书”。

常思能力不足,读好“有字之书”。所谓“有字之书”,就是指古往今来的一切书本知识,这其中所包含的经典名著名篇,无不凝聚了前贤先哲的智慧心血,浓缩了人类文明的思想精髓,尤其值得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研读。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层出不穷的新知识和艰巨繁重的新任务,一定要常怀本领恐慌,常找能力差距,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增强读书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读好“有字之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和一种精神追求,常读政治书以提升登高望远的高度,常读历史书以传承体恤苍生的情怀,常读业务书以积攒建功立业的本领,常读休闲书以培养博采众长的才气。只有这样,知识才不会老化,思想才不会僵化,能力才不会退化,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达到新要求、完成新任务,担当起人民赋予的历史重托。

常怀空杯心态,读好“无字之书”。毛泽东同志当年在抗大三大队毕业典礼上说,社会也是学校,一切要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也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无字天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他倡导多读“无字之书”,实质上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无字之书”有时比“有字之书”更重要、更丰富、更值得品读,读懂“无字之书”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与社会、与群众深入接触的过程。因此,领导干部在读好“有字之书”的同时,更应读好“无字之书”,时刻保持空杯心态,拿出甘当小学生的姿态,主动放下架子,转变角色,摆正位置,积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善于从群众的具体建议中发现金点子,在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中寻找好办法,并将其进一步总结提炼,完善提高,真正将“无字之书”中的精华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良方妙药。

常修为政之德,读好“心灵之书”。通俗地讲,“心灵之书”就是指人的主观世界,读好“心灵之书”是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读好“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而读好“心灵之书”,则直接关系着思想道德水平。领导干部理应把读好“心灵之书”作为自己的必修课,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常照思想之镜,勤拂信念之尘,时正作风之冠,祛除行为之诟,切实把自我修养体现在时时处处,贯穿于一生一世,坚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惟其如此,才能塑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防止思想滑坡、道德失衡、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真正让身有书香儒雅,心有芳香散发,在读懂自己中展示高尚的人品官德。

 

 漫画/方少华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