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2018年第9期 —— 民主实践 作者:文/刘良军

1950年钱学森动议回国时,遇到重重阻碍,在党和政府的多方努力下,最终如愿以偿回到祖国的怀抱。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前夕,周恩来总理召集相关人员开会,特意在会议结束时,叮嘱钱学森不要太累着了。

一个篱笆三个桩。毋庸置疑,长期以来,知识分子是助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尤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成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知识分子更加有了用武之地,完全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日前中央提出的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间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活动,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可谓正当其时,意在进一步激发新时代知识分子的满腔爱国情、一心报国志,彰显当代知识分子回报党的关心关怀、人民群众的景仰厚爱,那种如同绿叶对根一般的情意。

历朝历代,无数知识分子正是深刻认识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主动将自身命运沉浮与国家安危荣辱牢牢关联,甘愿家国一体同构,情愿舍小家为大家。无论是“位卑未敢忘忧国”,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论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有了一代代知识分子这般绿叶对根的情意,才使得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日渐强盛壮大于世界民族之林。

有一幅对联讲得好,他邦夜夜家国梦,天涯朝朝总相思。实事求是地说,彼时黄大年在英国不仅生活得衣食无忧,而且事业的发展也是顺风顺水、得心应手。但正如他所说,如果我的努力不能给祖国带来半点利好,那样的努力只能是苟且偷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心连祖国、情牵祖国的游子就是有这种念兹在兹的乡情、挥之不去的乡愁、魂牵梦萦的乡愿,觉得只有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人生才有价值,奋斗才有意义。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长期以来,我们党对知识分子所持的态度就是求贤若渴、礼敬如宾,对知识分子的关怀也是事无巨细、无微不至。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知识分子也越来越感受到舍我其谁、责无旁贷,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广大知识分子心中有党、心中有国,不忘党恩、情系人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就定能大展宏图、建功立业,实现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美好夙愿。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