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关于提升地方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2018年第7期 —— 代表天地 作者: 建议人:陈时付(省人大代表,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特聘专家)

  案由:我省坚持发展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工业经济规模不断上新台阶,增速名列全国前茅,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和重点支柱产业发展加快,科技实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不可缺失的核心动力。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省也存在地方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地方制造业发展需求与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及优势重点领域科研创新人才短缺,造成科技创新能力不足。2、制造业科研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且一些地区制造业原有优势正在逐渐流失(如襄阳、十堰的汽车行业人才流失严重等)。3、科技人才在地域和行业的分布不均衡、不合理,很多优秀人才主要集中在武汉大城市和地方政府部门。4、有些产业化科研项目,企业未能起到主导作用,未能有效支撑主流制造企业,平衡地方经济发展,让优势制造企业失去创新平台。5、制造业科技人才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未能跟上社会发展需求。

  建议:针对以上情况,建议如下:

  一是围绕我省经济发展规划及产业布局,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及主导作用,引知引智,建立高端人才库,在省内外乃至国外网罗前沿技术和高技术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完善发挥此类人才作用的相关政策,把此类人才作为我省公共共享人力资源,架起与企业合作进行科技创新的桥梁。

  二是进一步完善我省“产学研”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我省高校集群优势,在展开项目合作的同时,推动人才双向流动,鼓励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人才到企业挂职,带领企业研发团队开展项目研究,提升和培养制造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

  三是现阶段,政府部门尽可能少吸收工科专业的优秀学生。鼓励和引导高校工科本科生、研究生到制造企业工作,特别是到具有产业基础的地县级城市工作。

  四是我省产业化科研项目,应向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尤其是地方企业)倾斜,让更多技术实力过硬的企业专家进入评委专家库,逐步由高校为主的单一项目体制过渡到向“企业主导、高校指导、政府督导”的多元化项目体制。通过用好用活产业化科研政策,实现成果更好更快转化,带动地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可持续,确保大小城市制造业协调发展。

五是围绕我省产业战略布局和科技发展方向,高等院校要动态调整专业种类、招生人数,及时进行专业知识更新和新技术增添等工作,确保我省经济发展对人才的专业需求。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