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领导讲话贵在“接地气”
2014年第3期 —— 民主实践 作者:◆ 文/陈鲁民

    前不久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几句话观点固然重要,振聋发聩,画龙点睛;文风尤值肯定,接地气,通俗易懂,说到了农民的心坎上。

  再早一点的全国城镇化会议提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文风同样是形象具体,贴近群众,直白平实,不弄玄虚。

  这其实就是新一届中央一直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的文风、话风。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干部形象重要示范意义时,他十分形象地比喻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谈到干部要注重个人修养与境界提升时,他幽默地用“天天面佛”与“面壁成佛”来诠释;在谈到作风建设时,他说“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在谈到反腐败斗争时,他说“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在谈到必须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时,他运用“鞋子理论”进行比喻:“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在谈到行动重于空话时,他又高度浓缩地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句大实话来表述。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同样是形象具体,一听就懂,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些语言,朴实无华,生动形象,凝练扎实,朗朗上口,一无装腔作势、居高临下的官话;二无言之无物、大而无当的空话;三无言必称希腊、照抄照搬的“洋话”;四无穿靴戴帽、陈陈相因的套话,都是“接地气的话”,所以,让人一听就懂,一听就有兴趣,一听就能记得住。

  做官行政,要动员群众,凝聚力量,引领风气,改造社会,需要经常与群众沟通,很重要一个基本功就是会说“接地气的话”,即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的话。然而,现在有些官员却热衷于唱空泛、抽象、生硬、冗长的“阳春白雪”高调,言之无物,陈腐不堪,如同“八股”,因而被批评为“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究其原因,是指他们不会讲实事求是的话,不会讲能说服人的话,不会讲直白平实的话,不会讲与时俱进有生命力的话,说到底,就是不会讲“接地气的话”,其工作成效、群众威信也肯定会大打折扣。

    会说话,关键是要接地气,通俗易懂,贴近群众,能说服人。所谓“接地气的话”,即出自领导干部之口、为工作需要,经过认真改造、赋予新意的“老百姓的话”,要用浅显的俚语村言来阐明深刻事理,将掌故文言化为口语去推陈出新,用“下里巴人”的语言来说明“阳春白雪”的道理。要把这样的“老百姓的话”运用纯熟,得心应手,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须下一番大功夫才可能见效。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