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以百姓关注为指向——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议题诞生记
2014年第2期 —— 监督广角 作者:◆ 文/吕友明

    2013923,《长江日报》刊出一则公告: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开征集明年监督工作议题建议,任何市民或单位均可采取信函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监督工作议题建议。公告一出,市人大常委会随即收到市民来信5封、邮件10封、电话20余次……“真没想到,普通市民对人大常委会建言献策的热情如此之高。”收集市民建议多年的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张卫红表示,将立法、监督议题的“指挥棒”交给市民,让群众的关注,成为我们行动的方向。

  “建议市人大常委会每年检查上一年度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看是否分阶段落实到位,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封电子邮件,道出了市民关心武汉城市建设的迫切心情。

  监督法明确规定了专项工作报告议题确定的几种途径,人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市人大常委会在制定2013年工作要点时,把政府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列为审议议题,与当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同检查和审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谋划下一年度的工作时,市人大常委会既要紧扣中心工作,又要贴近人民群众。”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彭少怀介绍,利用媒体向市民广泛征集立法、监督工作建议已成为工作常态。集中度越高的建议,越有可能成为下一年度的议题。20129月,市人大常委会在向社会广泛征集2013年度监督工作议题时,就收到市民来信12封、邮件17封,电话10余次。“如果把每位市民的建议都看成一滴水珠,那么,众多市民的呼声汇集在一起,将成为民意的河流,最终并理应被采纳。”

    2013年国庆节刚过,70多岁的退休教师王林桐来到市人大常委会,就武汉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交了4件建议,分别为以机场跑道标准修筑四环线公路,建设“十字街”当采取“月蚀模型”,自行车可通行长江大桥、二桥、鹦鹉洲大桥,可将武汉市国土面积拓展到一万多平方公里。一位未署名的汉网网民认为,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重地上轻地下”、运营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一下雨就“水漫金山”。还有一封署名为“熊传东”的邮件就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连发“十问”,直指食品卫生、网吧管理、国有土地长期抛荒、闲置等,一字一句,都源自市民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期盼。

  “市民的建议,可能成为立法建议项目的内容,也可能成为议案的组成部分,还可能成为常委会监督议题的选题。”彭少怀介绍,对收到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连同市政府、市法院、市检察院等部门进行汇总整理,让每件建议都有一个满意的“归宿”。

  针对网民提出的“由于拆迁导致居住地变化,法院立案难”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在2014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听取和审议公、检、法三机关2013年度办案质量检查情况的报告”、“听取‘两院’关于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运行方式改革情况的通报”;针对网民提出“武汉需要长远、科学合理规划,并一以贯之执行。人大监管应该具有长效机制,既功在当代,又利在千秋”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武汉市建设项目涉及国家安全事项审查管理办法》、《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列入2014年的工作计划,同时,还将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都市发展区基本生态控制线内既有项目清理处置情况的报告”。

  此外,各专门委员会还在市人大会议前进行更为深入的调研,为复兴大武汉,提振城市市容市貌、解决群众所期所盼,贡献正能量。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