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茶乡唱响致富歌 ——人大代表汪家新带领贫困户脱贫二三事
2017年第12期 —— 代表天地 作者:◆文·图/杜支明 罗刚 吴彩霞

金秋十月,赵勉河畔,最美茶山,全国最大的茶耳山茶叶加工厂钢构厂房主体工程在这里竣工,几十名工人正挥汗如雨,加紧内部施工,厂房外侧一栋5层的综合楼已封顶。这是为解决宜昌市夷陵区西北山区茶农卖茶难,区人大代表汪家新投资5600万元打造的又一惠民工程。

  今年以来,汪家新积极响应“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带领当地百姓发展茶叶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合作社+文化”的扶贫新路子。扶贫网络已覆盖5个村6021191人,共辐射带动421户增收脱贫。

 

龙头+扶贫,百姓脱贫有靠山

  汪家新深知人大代表的责任,始终致力于把公司建成致富龙头、把茶叶变成脱贫产业,努力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信得过”靠山。

“卖茶难”、“加工难”一直是卡在下堡坪乡父老乡亲胸中的“一个心结”,汪家新深知乡亲们的难处,下定决心“绝不能让乡亲守着金山讨饭吃”。他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在磨坪村、蛟龙寺村建起两座年产1000吨的现代化茶叶加工厂。为方便老百姓卖茶叶,又在茶园集中的地方设立了8个鲜叶收购站。

  为解决赵勉河、秀水坪等山村2万多名群众“卖茶难”,汪家新又投资1.5亿元,新上茶耳山万吨茶叶加工厂等项目。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始终把保证乡亲们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不拒收、不限收、不压价、不缺两、不赊账”的“五不”承诺,让老百姓不仅在家门口卖茶叶,更能第一时间得实惠。

  下堡坪乡地处偏远、资源贫瘠,老百姓“靠天吃饭、广种薄收”,收入水平始终难以提高。汪家新在改造低产茶园上下功夫,让茶叶增产增效,先后帮助村民改造低产茶园6000多亩,修建茶园便道12000米、机耕道16000米。建成的高效茶园不仅亩产超过2000斤,更是生态秀丽、景色怡人。原来“垃圾靠水冲、臭气随风刮”的贫困山村变成了如今“蓝天白墙民居、绿地碧水人家”的靓丽村庄。

  蛟龙寺村更是成为远近闻名的湖北省“宜居村庄”、茶旅结合示范村,老百姓不仅可以种茶叶卖钱,还当导游、开饭店、卖土特产、赚旅游钱。“跟着汪家新,茶叶变黄金。”贫困户杜宗满高兴的说。

 

合作社+扶贫,百姓增收有门路

  贫困户“无资金、无技术、无劳力”,发展产业脱贫面临很大困难,汪家新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把贫困户积极性调动起来,实现长久脱贫。

  汪家新投资298万元,在省级贫困村磨坪村组建高山云雾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了不增加老百姓负担,他采取10元入社的方式,将贫困户吸纳进入合作社。为激励村民创业,他制定了“优先销售、免费培训、年终分红、种苗肥料补贴”等优惠政策,统一确立种植、管理、采摘、加工标准,与村民共同经营茶园,把茶厂变成村民自己的加工厂。

  目前,合作社已覆盖下堡坪乡磨坪村、蛟龙寺村、十八湾村、赵勉河村、秀水坪村5个贫困村,入社社员达到1762户、5765人,可带动社员年增加收入6000元以上。

  为了更好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汪家新按照“整村入社、土地入股、四六分红”的方式,在下堡坪乡蛟龙寺村组建了高山云雾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开创了“土地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茶叶变现金”的先河。

  入股后的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承包权归茶农,经营权归合作社,股份的40%按经营利润分红、60%按鲜叶交易量分红,让贫困户吃了“定心丸”。在政府的支持下,汪家新大力推动“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将蛟龙寺村、十八湾村的2031亩集体地块流转进入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不仅可以年底坐在家里拿分红,更是可以流转土地收租金、进社务工拿报酬,人均收入以每年1000元以上的速度递增。

  为解决贫困户不懂技术、没有劳力、缺乏资金等难题,汪家新组建了五棵树综合服务公司。采取“统一规划发展、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信息服务、统一农资配送、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销售、统一按股分红”和“茶园分户管理”的“七统一分”的运行机制,让贫困户全程融入产业链,不再因发展而愁、不因销售而忧、不因技术而虑、不因资金而急,一门心思种茶管茶采茶。“人大代表行动”以来,汪家新为贫困户无偿支持肥料100吨、茶苗200万株。

 

文化+扶贫,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在“人大代表行动”中,汪家新坚定“扶钱、扶物、更要扶文化”的思路,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为了把代表行动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让贫困户学到更多的茶叶发展技术,汪家新暗自思忖:“为何不让合作社的人大代表和贫困户代表联动起来,成为贫困户的联络员呢?这样既能发挥代表帮扶作用,也能发挥贫困户联系贫困户的纽带作用。”

  汪家新建议把合作社的人大代表和贫困户分成4个小组,人大代表任小组长,分别负责绿色防控、科技发展、综合服务、技能培训等四个方面的服务工作,并主动对接帮扶蛟龙寺、磨坪两个省级贫困村,联系贫困户302人,全程指导贫困户种茶、管茶、采茶、制茶、售茶技术。还从合作社茶叶基地中划转40亩茶园分配到15个易地搬迁贫困户,并拿出3万多元为搬迁户购买文化生活用品,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汪家新力求把贫困户打造成职业茶艺人。为了让种茶贫困户更了解茶文化,汪家新将代表活动开展在茶园里,免费发放采茶机械134台,手把手交贫困户操作,组织贫困户现场采茶、制茶、品茶,让贫困户掌握种茶采茶的技术和品茶艺术。

  开展茶文化活动,离不开文化阵地,经过努力,已建成1个茶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1个图书阅览室、3个茶文化广场,每年举办茶叶技术培训30多场次,努力将贫困户培育成为懂知识、会技术、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只有真扶贫,扶真贫,才能让贫困户口袋富有、精神富足”汪家新深有感触地说。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